音響論壇劉總編最近都在提倡聲學調整來達到好的音響效果,甚至也出了書。每每在Facebooking PO文出來,底下都會有各方不同的看法。

對於一般非發燒,但是想要聽好聲音的用家來說,一套比先前用的音響好的音響、一套比電視機發出來的聲音還要好的音響或是soundbar ,就非常地高興了。而大部分的音響用家其實就是想要用不錯的聲音來聽音樂、看電視、看Netflix。

對於發燒友、對音響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不只是器材搭配要錙銖必較,當然連電、聲學、喇叭擺位都要考量進去。

很有趣的是,當大家在熱烈討論的時候,發言的內容看起來幾乎都是從個人經驗、網路上看到的文章、社團愛好者之間交流的資訊⋯⋯ 等來源作為自己發言的立基點。偶爾會有人以學術、務實的角度來分享。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自己接受的資訊,發現,要「超級認真」討論聽音響的聲學,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Room Acoustic,是一個學問,是很嚴肅的事情。整個學術的架構是建立在物理基礎與一系列具有統計意義的實驗結果。而那些結果也影響了整個國際廣播標準。這也是為什麼當要認真討論這些事情,就必須把國際廣播標準放進來討論。除此之外,聲音心理學也是必須納入考量。音響心理學會告訴你為什麼在一個聲學效果不彰的環境,會有哪些聽起來不對勁的狀況。

花時間閱讀理論基礎真的比上去爭論還要有意義。

再者,我們也提過很多次,大家聽到的專輯幾乎都是在一個儘可能符合國際廣播標準的聲學環境下去mixing與mastering,那大家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參考國際標準呢

  • 如果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下裝潢自己的視聽室當然是完美。
  • 如果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下,在裝潢時讓設計師這樣處理客廳也很好。
  • 沒辦法這樣處理的人,那就透過測量,先了解自己的空間的聲學條件是什麼狀況,再去看透過什麼樣的聲學裝置來處理,如果聲學裝置同時也能美化空間,那就更好了。歐洲有蠻多品牌都有做。

當然,如果只想要自己聽起來爽就好,那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

國際標準基本上會告訴你幾件事情:

✅ 空間建議尺寸

✅ 空間建議形狀

✅ 建議聆聽音量

✅ 建議殘響長度

✅ 喇叭之於聆聽者的擺放角度與距離

=====

📚 國際標準資料來自:ITU-R BS.775、ITU-R BS.1116

📚 學術資料:Acoustics of Small Rooms (Mendel Kleiner, Jiri Tichy), Room Acoustics, 6th Edition (Heinrich Kuttruff), Sound Reproduction: The Acoustics and Psychoacoustics of Loudspeakers and Rooms, 3rd Edition (Flyod E. To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