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我們有提過,不管用什麼平台來聽音樂,聲音質地要好的原則就是你的檔案要好,基本就是要有CD無損音質,再來就是擁有Hi-Res(高解析)音樂檔案。

可是當你們在瀏覽販售高解析音樂黨的網站如:HDtracks、Hiresaudio.com…等,會發現到有的專輯提供的格式有:44.1kHz/16bit、48kHz/24bit、96kHz/24bit、192kHz/24bit甚至是352.8kHz(DXD)與DSD。通常大家看到最高規格的檔案,就會興高采烈的直接買最高的。等等!先別這麼急!買高解析音樂其實有一些事情要注意:

  • 從CD規格升頻 (upsampled) 的音樂不是高解析音樂
  • 升頻之後再轉成MP3(或相等規格之音樂格式)的音樂不是高解析音樂
  • 將黑膠唱片直接轉成高解析格式的音樂不是高解析音樂
  • 將類比磁帶直接轉成高解析格式的音樂不是高解析音樂

先前我們也提過,建議將96kHz/24bit當作是高解析音樂的分水嶺。在錄音與唱片製作的過程中,會因為硬體或軟體限制的關係,沒有辦法全程使用192kHz/24bit的方式來進行錄音與後製;實務上,蠻多時候會以48kHz/24bit或是96kHz/24bit的方式來完成每一個project。由於早先很多老唱片並無這樣高取樣率的器材,所以你在選老唱片的時候,看到有96kHz/24bit以上的規格別急著下單,我們建議往下買比較實在。

另外國外有些新專輯會故意提供48kHz/24bit檔案而不是96kHz或是192kHz,為什麼呢?或許是因為錄音混音到最後的母帶後期成品就是這樣的規格或是與授權有關,但這至少比CD規格高階。

 

DSD的疑惑

DSD最近被炒得很火熱,你也會發現越來越多桌上型DAC與隨身DAC也支援了DSD。但是,你確定你購買的DSD音樂是純DSD 錄製發行而不是DSD Mastered的嗎?這要去仔細看唱片介紹中有沒有提到說DSD 錄製且沒有編輯與mastered。市面上多數的DSD音樂是DSD Mastered。這是多數消費大眾不會知道的,但是市面上很多DSD音樂其實是:

PCM錄音,甚至不是DXD規格錄,有192kHz甚至是48kHz,然後轉到DSD64發行成SACD。
DSD錄音,轉PCM(非DXD)編輯,再轉發行DSD或SACD。(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錄音室並沒有DSD/DXD工作站)
類比母帶轉成到DSD保存發行。
只有極少數錄音室擁有Sonoma System或是Merging Technology Pyramix平台可以進行DSD/DXD錄音後製。
上面提到類比母帶轉檔,設備與技術精良的發片商會將那些唱片master至DSD然後發行或是直接1:1轉DSD。DSD之父Ed Meitner自己說過,對他來說DSD是個拿來保存以前錄音極佳的類比母帶的格式,很多DSD唱片都還是倚靠EMM Labs的ADC或是Merging Technologies Pyramix工作站來完成的。

想要純DSD製作的檔案嗎?我們建議去找Blue Coast Records、2L、Northstar Recordings、NativeDSD。印象Blue Coast Records與NativeDSD有部分音樂是沒有編輯過的,而2L與Northstar Recordings具備DSD/DXD錄音、混音編輯、後期母帶處理的設備與軟體(Merging Technology Pyramix)。

除了上面的技術性的問題之外,就是音樂類型的選擇。平心而論,DSD的音樂選擇很少,少到很可憐。如果你是Alternative Rock、古典樂、爵士樂……等愛好者,恭喜你。其他流行樂、嘻哈、搖滾、J-Pop、K-Pop…等,他們幾乎沒有純DSD或DXD甚至可以斷定根本沒有,導致消費者買都是買心酸的。

 

DXD(352.8kHz)可以買嗎?

DXD當初開發出來是為了解決DSD無法編輯的問題。透過專業高階的軟體,可以達到剛剛上面講DSD錄音轉PCM編輯,然後再master成SACD來發片。極少數的錄音室有使用DXD/DSD的高階錄音設備來錄製發行古典樂、爵士樂或是冷門的另類搖滾 (2L、Northstar Recordings與NativeDSD就有這樣的設備)。DXD的規格資訊量比DSD64檔案多三倍,所以對於唱片製作來說,有辦法使用DXD錄音,就可以省去以前DSD轉PCM來編輯的步驟,並且以更高的品質來完成每個project。

但是回到實用的問題,發售DXD(352.8kHz)音樂的廠商的音樂你不見得會喜歡。雖然都是古典,他們也不一定要發行主流的(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雖然都是爵士,他們通常也是選擇improv的比較多。

不論是DSD還是DXD,如果你的DAC可以解碼,我們是建議可以買個幾張回來欣賞看看。

 

DAC的選擇

對於一些音響廠牌來說,他們認為他們的DAC不見得一定要跟著潮流做支援DSD或是DXD,因為192kHz/24bit (or 32bit)足以應付世界上九成以上的音樂專輯。當然你對於任何音樂都很愛,真的是發燒愛樂者,購買支援到DSD、DXD的DAC當然是很好的。

因為DSD變得熱門,開始有音響廠商針對DSD做了支援,雖然很多用家用不到DSD與DXD,那就當做是多一個功能備著用囉。

耳機與音響系統聽得出來DSD/DXD與其他高解析的差異嗎?

這部分,聽得出來。但是,我們要老實說,以DSD/DXD為例,如果你要有很棒的樂器傳真性、音樂性與音響性,如果你大概了解你的DSD或是DXD音樂的製程,恐怕手邊的系統也要跟著提升到一個水準才能感受到這樣格式音樂所帶來的感動,尤其是使用兩聲道或是多聲道音響系統。耳機系統也可以,但是,我們還是建議要有一定級數,才會有實質意義。具備DXD、DSD高階錄音設備的錄音室 (如:2L或是North Star Recordings)他們的錄音室環境都是使用高階的監聽與音響系統來做製作與進行品質確認。

其他PCM規格呢?也聽得出來。同樣的專輯,CD無損格式與studio master(96kHz/24bit以上)的檔案,早先我們店內還有Benchmark DAC1的時候比較過,在細節、音樂元素的線條、音場都是studio masters比較好。原則上,只要你的播放檔案品質夠,在不同裝置播放高解析的版本都會比CD無損版本來得好。

 

希望這篇對於大家在線上選購音樂有所幫助。

———–

2015.09.16 update

我們在網路上看到一堆人在討論高解析音樂怎樣又怎樣,我們以音響從業人還有與業界人士交流的經驗得到的心得要在文章最後想要告訴大家:

「DSD不是神、也絕對不是終極的錄音與聆聽格式,同樣的384kHz、192kHz…等高解析音樂格式也不是無敵。重點還是要回歸音樂作品的本質與製作團隊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