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MQA的好壞爭議這件事情,從他們正式發佈到現在,一直都有許多人在爭論。我們這裡簡短講一下我們的看法。
MQA的本質
從他們的介紹、以及技術的背景來看,MQA就是一個「有損的高解析壓縮格式」。他是犧牲人聽不到或可能感知不到的超高頻的資訊,透過他們特殊的演算法,將高解析的母帶「折疊」成MQA的模樣。當時主打MQA可以在有限的網路頻寬中,播放高解析的音樂。當然,透過可以軟硬全解MQA的DAC中,可以看到最高可以高達DXD。
問題來了,
你需要MQA嗎?
你縱使不要,TIDAL上面就是會有MQA,你有使用TIDAL你就有可能去尋找支援MQA的音響器材。
哪裡才需要MQA?
我們來看,需要MQA的地方是支援MQA的手機、行動播放裝置。手機傳輸的速度要視當時所在的區域的基地台的負載量。譬如說在尖峰時刻的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站好了,如果你傳輸的檔案是大容量的FLAC,你當然需要大的頻寬來下載。當這幾個站人多的時候,勢必會影響到下載速度。如果是使用MQA的話,檔案大小會小很多,你就可以用有限的頻寬中載入更多的資訊。再來就是剛剛提到的串流服務平台,如果有一個聲稱具備高解析音質且檔案大小又小的數位格式,是可以大大降低儲存的成本與傳輸流量的成本!
目前看起來MQA是勢不可擋,夾著TIDAL的使用者數量優勢,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MQA的大大小小的器材。